日期:2025-05-14 来源:《秦皇岛日报》2025年5月13日2版
作者:王潇潇 编辑:齐芳 丁鹏翔 关注:[]

深冬的东北农村白雪皑皑,吴圣堃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仔细丈量着旱厕的砖墙结构;盛夏的广东烈日灼人,他又在闷热的村头测算参数。这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大四学生,用三载春秋丈量了14个省份的147个村落,将青春的热忱化作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钥匙。
“每当看到村民在零下20度的寒夜里摸黑去户外厕所,就会想起我的童年。”来自河北农村的吴圣堃,对家乡旱厕的深刻记忆化作了他科研道路的起点。高中时期,这个痴迷手工的少年就设计出“管道清淤”简易装置和旱厕改造基础模型,2021年考入大学后,他发起组建了20余人的科创团队,一同投身乡村旱厕改造。
在大量实地走访、数据分析、村民访谈的基础上,吴圣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村旱厕冬季易结冰、夏季蚊虫滋生、粪污清理不便等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建设、村集体协调维护、村民参与反馈”的可持续改造方案,并设计出了固液分离装置和内循环免水冲装置。同时,为了验证项目的市场效益和运营前景,他带队反复打磨项目并参加了多个创新创业大赛,在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斩获国家级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从几十万个项目、千万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凭借“扎根乡土、紧扣民生、模式新颖”等优势荣获“挑战杯”全国金奖。
“很多同学都说我闲不住、爱折腾,但我始终认为年轻人真正选择了‘自找苦吃’,才会明白折腾里藏着比躺平更滚烫的答案。”吴圣堃笑着说。
除了旱厕改造,吴圣堃还非常关注乡村教育问题,他用自己勤工俭学和兼职家教赚来的钱,收购闲置教辅资料,无偿捐赠给农村学校。他的这一善举,不仅为乡村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传递了爱心和希望。吴圣堃相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贡献着力量。
跨越学术殿堂与乡野田间的成长轨迹中,吴圣堃以破界者的姿态不断重塑自我边界。他在学业上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国家奖学金并推荐至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在创新实践中参与腾讯视频号算法优化项目,多重维度的历练锻造出他解决复杂问题的立体化思维体系。如今,这个将青春扎根泥土的年轻人,正在用科技创新绘制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如他常说的:“最炽热的火光,永远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