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04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作者:齐芳 金子骊 编辑:齐芳 金子骊 关注:[]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直播,重温峥嵘岁月、凝聚奋进力量。
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秦皇岛分校党委书记张玉宝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激励着我们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不负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奉献。作为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东北大学从创建之初就肩负起了“培育英才、御侮兴邦”的历史使命,在与国家和民族同向同行的奋进历程中唱响了“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大爱之歌。我们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将传承百年东大的爱国基因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紧密结合,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鲜活教材,引导青年学生从抗战伟大胜利中汲取历史智慧、凝聚奋进力量,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书写好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东北大学校长助理、秦皇岛分校校长赵勇表示,我们要始终铭记这段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牢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不断从抗战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尽己所能将革命先辈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担当是最有力的传承,当前,秦皇岛分校的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窗口期,需要全体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苦干与实干、担当与作为,奋力推进“与东北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发展建设,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交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明表示,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师生思想教育中,持续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管理学院院长李刚表示,此次阅兵彰显了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诸多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展现出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进步。更加意识到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对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数理基础与管理科学的融合,培育既精通技术又擅长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国防科技工业输送更多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宋昕表示,特别关注阅兵式中展现的科技力量。从精确制导到通信保障,从态势感知到信息安全,无不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极致应用。这深刻启示我们,计算机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捍卫国家安全、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未来,学院将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关键软件、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一代通信等前沿领域攻坚克难,教育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筑牢国家信息领域的“钢铁长城”贡献东大的智慧与力量。
控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双雷表示,将引领全院师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好东北大学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将其转化为推动新工科建设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奉献的卓越工程人才。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卫东表示,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立足外语学科特色与育人使命,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推动国际交流紧密结合,引领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刘超表示,在此次阅兵中,我们看到了国之重器与军威,看到了从“万国牌”到“中国制造”的历史性跨越,更看到了我们这代人在新时代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高校教师,要把大阅兵中所展现的科技自立自强精神融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转化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民族学学院院长岳小国表示,八十年前,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学院师生应努力工作,刻苦向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的贡献。
智能感知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强表示,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东北大学红色基因与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把家国情怀贯穿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过程,激励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智能感知与光电工程等前沿领域努力创新、勇攀高峰,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董劭伟表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我们要认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将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做好学院的发展谋划,在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深耕细作,勇创新的业绩。
教务处副处长梅瑞斌表示,作为一名具有25年党龄的一线教师和教务人员,一定不辜负党的嘱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教学一线,做好管理服务,为分校早日建成与东北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而努力奋斗。
资源与材料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宫明龙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不朽丰碑。作为高校教师,要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与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团结奋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展现东大人的担当。
悉尼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傅昌锃表示,接力棒已然传至我们手中,唯有继续前行,才能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投身教育教学,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体育部教师龙腾表示,将立足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自身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强国兴军培养高素质后备力量。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教师许立群表示,网络空间部队和信息支援部队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充分体现了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在打赢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奋发有为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未来将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岗位上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退休教职工郑丽萍表示,本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力军威的盛典,更是一次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展望,让人更加深感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让人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决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张东森表示,当阅兵式环节展开,我们看到了昂首阔步的中国军人,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装备,为祖国的强大实力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些成就凝聚了无数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作为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将青春挥洒在实验室的科研事业中,以创新思维和扎实学识为“中国制造”的根基筑牢基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管理学院本科生金雨卿表示,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与捍卫世界和平决心的庄严宣告。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于家浩激动地表示,从小听着杨靖宇、赵尚志将军守护白山黑水的英雄事迹长大,这片土地浸透了无数先辈的热血与牺牲,今日之盛世中国,正是对昨日苦难最有力的回应。身为一名大四本科生,将以校歌中“使命如此之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激励自我,用未来投身祖国建设一线的不懈奋斗,让革命先辈用生命捍卫的这片土地更加繁荣富强。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本科生林娴梓表示,我们从80年前“没有枪没有炮”的艰难岁月,走到了如今“铁甲奔流、鹰击长空”的强国强军新时代。这一切,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尊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锤炼本领能力,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